2015年中国网民数将达8亿 普及率超57% |
发布日期:2012/5/12 9:30:45 浏览人数:1927 |
中国IDC评述网05月07日报道:工信部发布《互联网行业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》指出,到2015年中国网民数将达到8亿,普及率超过57%,其中农村网民超过2亿人,城乡宽带平均速率分别达到20Mbps和4Mbps以上,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万亿元,互联网企业直接吸纳就业超过230万人,在搜索、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方面大力发展创新性应用和原创性品牌。 解读宽带测速办法草案:细到文件名都有规定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联手三大运营商起草的《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测试方法》开始向社会公示。公示中的草案解释了用户易混淆的大小B等概念,规定了网页测试和使用插件测试必须兼容Windows,推荐兼容Mac OS,控件测速适宜采用Flash;采样点应该在所有的省市区,在地理位置上尽量平均分布等,甚至细化到生成测速报告的格式和文件名都做了规定。 以下为《规划》摘要: 到“十二五”期末,建成宽带高速、广泛普及、安全可靠、可信可管、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,形成公平竞争、诚信守则、创新活跃的市场环境,实现从应用创新、网络演进到技术突破、产业升级的全面提升,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服务社会民生中的作用更加显着: 1.对经济社会贡献持续提高。互联网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更加突出,基于互联网的协同研发设计、定制生产营销等广泛应用,网络金融和电子商务普及深化,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万亿元。互联网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中的基础性作用凸显,2015年互联网企业直接吸纳就业超过230万人,并带动更大规模的就业增长,基于互联网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显着提升。 2.互联网应用服务普及提升。网民数超过8亿人,普及率超过57%,其中农村网民超过2亿人。网络信息资源大幅增加,网页规模超过4000亿个,人均占有量提高5.4倍。政府、企事业单位、学校、医疗卫生机构、社区全面接入互联网。创新性应用和原创性品牌成为引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力量,搜索、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服务规模和国际影响力显着提升。 3. 接入能力实现跃升。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端口超过3.7亿个,城市家庭带宽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Mbps以上,同时满足至少2路高清电视和1路高速上网;农村家庭带宽接入能力基本达到4Mbps以上,同时满足至少1路标清电视和1路高速上网。宽带覆盖政府、学校、图书馆、医疗卫生机构、社区中心等公益性机构以及机场、火车站等公共设施,行政村基本通宽带,实现2亿家庭光纤到户覆盖。 4. 网络设施升级优化。骨干网总带宽较“十一五”期末增长10倍,达到300Tbps,网间互通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增长5倍达到6.5Tbps,骨干网络海外POP点达到100个。骨干网全面支持IPv6,主要商业网站、教育科研网站和政府网站支持IPv6。IDC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,实现技术升级,改造后IDC的PUE值力争达到2以下,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PUE值达到1.5以下。高速可靠的CDN覆盖全国。 5. 互联网产业迈上新台阶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互联网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5%,突破6000亿元。新兴服务成为主要增长力量,生产性互联网服务有显着增长。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骨干企业,以及众多创新活跃、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。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、云计算和互联网新兴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,互联网核心网络设备、智能终端、基础软件、核心芯片等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显着提高。互联网业务与应用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,下一代互联网标准体系逐步完备,云计算、IDC等标准取得实质进展,中文域名、域名安全解析等资源类标准取得突破,网络信息安全标准满足安全运行需要,国际标准影响力明显加强。 6. 市场竞争环境诚信有序。互联网市场格局得到优化,市场行为更加规范,行业自律普遍强化,行为守则与协调解决机制全面建立,市场秩序明显好转。用户知情权、选择权和隐私权等进一步得到保障,用户满意度明显提升。协作共赢、良性竞争、规范有序的互联网市场体系基本形成,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关系更加合理顺畅。 7. 发展保障能力显着增强。与发展相适应的互联网行业管理体系和法律环境更趋完善,基础管理能力显着提升。适应技术业务创新的网与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,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,安全保障能力与互联网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同步提升。 |